從完成1個億融資,到破產,這家公司只用了10個月
來源:本站原創 瀏覽:1059次 時間:2021-11-14
從完成1個億融資,到破產,這家公司只用了10個月
在中國號稱在線音樂教育項目“快陪練”被爆出面臨破產清算,創始人陸文勇提前離場,在8月份就不再擔任企業法人。2021年1月,快陪練對外宣布完成1個億的B輪融資。從被知名機構投資,到公司走入絕境,這中間只用了10個月時間。素質教育正在分化,其中一些公司正在生死存亡的時刻。最近俞敏洪著實是一個熱點,湊巧的是,他個人投資的一個在線素質教育項目近期也被爆出負面消息。融資,投資
令我感到驚訝的還不止時間短這一點,更重要的是,在K12退潮之后,素質教育原本是個有爆發跡象的賽道,此前投中網也有報道,這條賽道不僅誕生出火花思維、美術寶、編程貓等明星獨角獸,字節跳動、騰訊、軟銀、紅杉中國、IDG、KKR、紀源資本、創新工場等互聯網巨頭和明星機構也紛紛入局。
但就這么一條細分行業里,在很多企業都在快速擴張、融資的時候,卻有些人正在經歷失意,甚至不乏快陪練這樣宣告破產清算者。
先來看看,這家4年融資累計超2.2億元的企業,是怎樣一步步走向破產的?
4年融資累計超2.2億元,曾實現過盈利
不得不說,快陪練的成立初衷很有場景感,這個項目名稱本身就指出了一條細分賽道的痛點。據了解,快陪練成立于2018年6月,對外提供真人在線一對一鋼琴陪練產品,專門服務于4-16歲的琴童。
對鋼琴學習這個場景來說,有幾大痛點亟需解決:1)三分學、七分練,但訓練效果不好;2)孩子練琴,家長既無精力陪坐,也缺乏專業知識指導孩子;3)練琴還會導致“不練鋼琴母慈子孝,一練鋼琴雞飛狗跳”的場面,使練琴成為一種痛苦。
一對一陪練,既是快陪練的主營業務,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。據了解,當時公司宣傳其鋼琴老師均具備2-3年一線教學經驗,來自全球專業音樂院校,并接受公司的系統化崗前培訓;同時,也會兼顧兒童心理,采用游戲機制對孩子進行反饋和鼓勵。陪練老師可以通過高清視頻看到全部鍵盤,幫助孩子糾正指法,同時也能在彈奏過程中,圈畫出錯音、節奏等問題,針對性地陪孩子進行練習。課程結束后,家長還會接收到陪練反饋單,了解孩子練琴的詳細情況。
聽上去,這是個家長、琴童均可受益的解決方案。
再加上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,2019年,中國音樂教育市場規模約920億元,預計未來保持8%的增速。按此數據推算,到2021年,音樂教育市場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大關。
這成為快陪練很快拿到融資,并幾乎保持著一年一輪的融資速度的主要原因。當然創始人陸文勇的連續創業者身份——也是e袋洗的創始人,也是項目本身的亮點之一。
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,快陪練共計完成四輪融資,合計金額超人民幣2億元。在其歷史股東中,既有新東方俞敏洪、天天動聽創始人黃曉杰、小鬼當家創始人宋濤等個人投資者,也不乏IDG資本和高榕資本這樣的老牌投資機構。
如果從結果倒推歷史,很顯然,盡管這是條千億賽道,盡管快陪練有明星機構加持,真相永遠不如表面那么光鮮亮麗。
在線陪練市場大概起步于2016年前后,從天眼查的數據來看,2016年-2018年之間涌現出了20多家以音樂陪練為主要業務的公司,與快陪練同處于在線陪練賽道的還有VIP陪練、小葉子音樂教育、柚子練琴、音樂筆記、趣陪練等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在線陪練公司的核心業務大同小異,唯一能夠將它們區分開來的,便是平臺擁有的師資力量以及課程收費的高低。然而,優質師資的短缺,是平臺們共同面臨的問題。
根據公開數據,2021年,全國11大音樂學院音樂類總招生人數僅6754人。其中,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僅招30人,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則更是只招19人。一面是巨大的市場需求,另一面是緊俏的人才,平臺只能通過高薪留住陪練教師,以滿足平臺客戶的需求。同時,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,平臺又不得不使出互聯網行業的傳統藝能——“拼補貼”。
高昂的師資成本疊加獲客成本,平臺很難在成長期中擁有造血能力。
在一次公開采訪中,快陪練前CEO陸文勇也曾坦言:“在線陪練的門檻其實很高,看似是簡單的線上直播,讓老師陪孩子練琴。但在我看來,(公司)起步沒有上億資金,可能無法去做。因為在線陪練需要大量的技術開發和人力布置,這部分可能每年就會消耗幾千萬。此外,能夠容納數量眾多的老師和學生,機構也需要強大的運營體系和系統。”這段話也恰恰驗證了陪練平臺成本高、運營難的問題。
因此,快陪練們只能靠著資本的一輪輪輸血生存下去,而當資本漸漸遠離教育行業時,平臺們首要面臨的就是生死問題。
在2020年3月完成A輪融資時,時任CEO陸文勇曾公開高調表示過,公司已經完成了單月持續盈利,同時現金流為正,這很可能只是疫情造就的“假象”。
2021年7月底,公司發布了一條調價通知,平均調價幅度為20%;8月26日,再次發布調價通知,平均調價幅度依舊為20%。這也可以視為公司的殊死一搏,然而,殊死一搏并未能挽救公司的危機。9月15日,公司發布了一條公告,這一次,公告的內容變成了“因新一輪融資取消,真人陪練業務停止發展”。
2021年11月6日,公司公告稱,為減少用戶的損失,公司過去近兩個月一直盡最大努力積極的為用戶轉AI課程和對接老師服務,并與其他各行業的三十余家企業/機構進行合作,為用戶兌換了大量多元化學習課程和產品,但很遺憾,經過多方努力和嘗試后,公司仍無法擺脫目前的經營困境,現將申請破產清算。
至此,這匹素質教育黑馬的短暫生命宣告結束。
素質教育的明天
從快陪練的倒下,可以窺到這樣一種跡象:素質教育正在分化,其中一些公司正在生死存亡的時刻。
快陪練并非第一個倒下的素質教育公司,2021年8月,另一家主打語言思維訓練的少兒素質教育機構“趣口才”也因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運營。而就在2021年初,這家公司還曾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。
素質教育該不該投,應該怎么投,對于投資人來說似乎是個不小的問題。
自上世紀90年代起,素質教育就已經不斷被政策提及。然而直到今天,這個行業似乎仍未形成規模。
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,2019-2021年教育行業共發生1191起投資事件,其中素質教育投資163起,僅占總數的13.7%。同時,這一賽道也從未誕生過猿輔導、作業幫、新東方級別的行業巨頭,各個細分領域的玩家們各自為戰,市場呈現出零散分布的態勢。當然,這也是素質教育賽道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。
但如何判斷市場需求、如何驗證需求以及如何判斷需求的增長性和持續性,都存在難度。相較之下,學科教育的邏輯要簡單很多——只要升學考試仍然存在,作為校內教育補充的課外學科教育,便始終具備“剛需性”。
同時,素質教育還存在內容與服務難以標準化、商業模式難以規模化的問題。以快陪練提供的鋼琴陪練服務為例,服務過程中,老師與學生的互動、點評的準確程度、糾錯的方法、陪練的效果等一系列因素難以量化,平臺很難推行一套標準化的陪練流程,保證穩定的客戶體驗。另外,一對一陪練的模式也讓規模化難以實現,平臺的業務規模完全取決于師資力量的多少,邊際效應難以體現。
不過,在“雙減”政策頒布之后,學科培訓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。而盡管有上述諸多問題,素質教育行業還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。
資本已經完全拋棄了K12,但素質教育賽道的融資仍時有發生。
少兒興趣班優選平臺“好多興趣班”六個月完成兩輪融資,最近一輪融資投前估值超一億美元。10月27日,火星人科學盒也完成了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,該公司根據STEAM素質教育理念,致力于輸出完善且優質的科學、少兒編程、機器人等STEAM課程,并提供教師培訓,雙師課堂,營銷支持等落地解決方案,為全國教培機構賦能。
眾多大玩家也紛紛下場,著眼于素質教育業務的拓展:猿輔導推出了STEAM科學教育產品“南瓜科學”;網易有道也推出多款素質教育產品,同時面世的還有“有道優課”這一課程平臺;上市公司豆神教育發布公告,稱主營業務將轉型,藝術類服務業務將成為其To C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處在眾人焦點中的新東方也宣布成立素質教育成長中心,同時面向學生和家長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體系。
同時,深耕這一賽道的老玩家們,有些也活得不錯。據一位接近美術寶的投資人透露,在線素質教育龍頭美術寶今年業績相當不錯,比起去年差不多翻了一倍,雖然目前礙于政策因素無法上市,但公司仍在積極做好準備,待監管政策明朗后尋求公開市場融資。
在黑天鵝事件中幸存下來的教育玩家們,似乎正面臨著一場混戰。在這個戰場中,蘊含著機遇,但也存在著巨大的挑戰。
談及素質教育能不能做的問題,一位教育行業的資深創業者認為,判斷素質教育,或者說非學科培訓能不能繼續做,主要看兩點。一是素質教育企業是否必須轉非營利,二是監管部門會不會要求統一限價。如果二者均未發生的話還是有操作空間的。
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大量投入的生意,資金供給不足,活下來的機構們能否維持穩定的業務開發與師資投入,進而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式,將會是一個大大的疑問。
在中國號稱在線音樂教育項目“快陪練”被爆出面臨破產清算,創始人陸文勇提前離場,在8月份就不再擔任企業法人。2021年1月,快陪練對外宣布完成1個億的B輪融資。從被知名機構投資,到公司走入絕境,這中間只用了10個月時間。素質教育正在分化,其中一些公司正在生死存亡的時刻。最近俞敏洪著實是一個熱點,湊巧的是,他個人投資的一個在線素質教育項目近期也被爆出負面消息。融資,投資
令我感到驚訝的還不止時間短這一點,更重要的是,在K12退潮之后,素質教育原本是個有爆發跡象的賽道,此前投中網也有報道,這條賽道不僅誕生出火花思維、美術寶、編程貓等明星獨角獸,字節跳動、騰訊、軟銀、紅杉中國、IDG、KKR、紀源資本、創新工場等互聯網巨頭和明星機構也紛紛入局。
但就這么一條細分行業里,在很多企業都在快速擴張、融資的時候,卻有些人正在經歷失意,甚至不乏快陪練這樣宣告破產清算者。
先來看看,這家4年融資累計超2.2億元的企業,是怎樣一步步走向破產的?
4年融資累計超2.2億元,曾實現過盈利
不得不說,快陪練的成立初衷很有場景感,這個項目名稱本身就指出了一條細分賽道的痛點。據了解,快陪練成立于2018年6月,對外提供真人在線一對一鋼琴陪練產品,專門服務于4-16歲的琴童。
對鋼琴學習這個場景來說,有幾大痛點亟需解決:1)三分學、七分練,但訓練效果不好;2)孩子練琴,家長既無精力陪坐,也缺乏專業知識指導孩子;3)練琴還會導致“不練鋼琴母慈子孝,一練鋼琴雞飛狗跳”的場面,使練琴成為一種痛苦。
一對一陪練,既是快陪練的主營業務,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。據了解,當時公司宣傳其鋼琴老師均具備2-3年一線教學經驗,來自全球專業音樂院校,并接受公司的系統化崗前培訓;同時,也會兼顧兒童心理,采用游戲機制對孩子進行反饋和鼓勵。陪練老師可以通過高清視頻看到全部鍵盤,幫助孩子糾正指法,同時也能在彈奏過程中,圈畫出錯音、節奏等問題,針對性地陪孩子進行練習。課程結束后,家長還會接收到陪練反饋單,了解孩子練琴的詳細情況。
聽上去,這是個家長、琴童均可受益的解決方案。
再加上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,2019年,中國音樂教育市場規模約920億元,預計未來保持8%的增速。按此數據推算,到2021年,音樂教育市場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大關。
這成為快陪練很快拿到融資,并幾乎保持著一年一輪的融資速度的主要原因。當然創始人陸文勇的連續創業者身份——也是e袋洗的創始人,也是項目本身的亮點之一。
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,快陪練共計完成四輪融資,合計金額超人民幣2億元。在其歷史股東中,既有新東方俞敏洪、天天動聽創始人黃曉杰、小鬼當家創始人宋濤等個人投資者,也不乏IDG資本和高榕資本這樣的老牌投資機構。
如果從結果倒推歷史,很顯然,盡管這是條千億賽道,盡管快陪練有明星機構加持,真相永遠不如表面那么光鮮亮麗。
在線陪練市場大概起步于2016年前后,從天眼查的數據來看,2016年-2018年之間涌現出了20多家以音樂陪練為主要業務的公司,與快陪練同處于在線陪練賽道的還有VIP陪練、小葉子音樂教育、柚子練琴、音樂筆記、趣陪練等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在線陪練公司的核心業務大同小異,唯一能夠將它們區分開來的,便是平臺擁有的師資力量以及課程收費的高低。然而,優質師資的短缺,是平臺們共同面臨的問題。
根據公開數據,2021年,全國11大音樂學院音樂類總招生人數僅6754人。其中,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僅招30人,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則更是只招19人。一面是巨大的市場需求,另一面是緊俏的人才,平臺只能通過高薪留住陪練教師,以滿足平臺客戶的需求。同時,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,平臺又不得不使出互聯網行業的傳統藝能——“拼補貼”。
高昂的師資成本疊加獲客成本,平臺很難在成長期中擁有造血能力。
在一次公開采訪中,快陪練前CEO陸文勇也曾坦言:“在線陪練的門檻其實很高,看似是簡單的線上直播,讓老師陪孩子練琴。但在我看來,(公司)起步沒有上億資金,可能無法去做。因為在線陪練需要大量的技術開發和人力布置,這部分可能每年就會消耗幾千萬。此外,能夠容納數量眾多的老師和學生,機構也需要強大的運營體系和系統。”這段話也恰恰驗證了陪練平臺成本高、運營難的問題。
因此,快陪練們只能靠著資本的一輪輪輸血生存下去,而當資本漸漸遠離教育行業時,平臺們首要面臨的就是生死問題。
在2020年3月完成A輪融資時,時任CEO陸文勇曾公開高調表示過,公司已經完成了單月持續盈利,同時現金流為正,這很可能只是疫情造就的“假象”。
2021年7月底,公司發布了一條調價通知,平均調價幅度為20%;8月26日,再次發布調價通知,平均調價幅度依舊為20%。這也可以視為公司的殊死一搏,然而,殊死一搏并未能挽救公司的危機。9月15日,公司發布了一條公告,這一次,公告的內容變成了“因新一輪融資取消,真人陪練業務停止發展”。
2021年11月6日,公司公告稱,為減少用戶的損失,公司過去近兩個月一直盡最大努力積極的為用戶轉AI課程和對接老師服務,并與其他各行業的三十余家企業/機構進行合作,為用戶兌換了大量多元化學習課程和產品,但很遺憾,經過多方努力和嘗試后,公司仍無法擺脫目前的經營困境,現將申請破產清算。
至此,這匹素質教育黑馬的短暫生命宣告結束。
素質教育的明天
從快陪練的倒下,可以窺到這樣一種跡象:素質教育正在分化,其中一些公司正在生死存亡的時刻。
快陪練并非第一個倒下的素質教育公司,2021年8月,另一家主打語言思維訓練的少兒素質教育機構“趣口才”也因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運營。而就在2021年初,這家公司還曾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。
素質教育該不該投,應該怎么投,對于投資人來說似乎是個不小的問題。
自上世紀90年代起,素質教育就已經不斷被政策提及。然而直到今天,這個行業似乎仍未形成規模。
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,2019-2021年教育行業共發生1191起投資事件,其中素質教育投資163起,僅占總數的13.7%。同時,這一賽道也從未誕生過猿輔導、作業幫、新東方級別的行業巨頭,各個細分領域的玩家們各自為戰,市場呈現出零散分布的態勢。當然,這也是素質教育賽道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。
但如何判斷市場需求、如何驗證需求以及如何判斷需求的增長性和持續性,都存在難度。相較之下,學科教育的邏輯要簡單很多——只要升學考試仍然存在,作為校內教育補充的課外學科教育,便始終具備“剛需性”。
同時,素質教育還存在內容與服務難以標準化、商業模式難以規模化的問題。以快陪練提供的鋼琴陪練服務為例,服務過程中,老師與學生的互動、點評的準確程度、糾錯的方法、陪練的效果等一系列因素難以量化,平臺很難推行一套標準化的陪練流程,保證穩定的客戶體驗。另外,一對一陪練的模式也讓規模化難以實現,平臺的業務規模完全取決于師資力量的多少,邊際效應難以體現。
不過,在“雙減”政策頒布之后,學科培訓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。而盡管有上述諸多問題,素質教育行業還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。
資本已經完全拋棄了K12,但素質教育賽道的融資仍時有發生。
少兒興趣班優選平臺“好多興趣班”六個月完成兩輪融資,最近一輪融資投前估值超一億美元。10月27日,火星人科學盒也完成了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,該公司根據STEAM素質教育理念,致力于輸出完善且優質的科學、少兒編程、機器人等STEAM課程,并提供教師培訓,雙師課堂,營銷支持等落地解決方案,為全國教培機構賦能。
眾多大玩家也紛紛下場,著眼于素質教育業務的拓展:猿輔導推出了STEAM科學教育產品“南瓜科學”;網易有道也推出多款素質教育產品,同時面世的還有“有道優課”這一課程平臺;上市公司豆神教育發布公告,稱主營業務將轉型,藝術類服務業務將成為其To C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處在眾人焦點中的新東方也宣布成立素質教育成長中心,同時面向學生和家長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體系。
同時,深耕這一賽道的老玩家們,有些也活得不錯。據一位接近美術寶的投資人透露,在線素質教育龍頭美術寶今年業績相當不錯,比起去年差不多翻了一倍,雖然目前礙于政策因素無法上市,但公司仍在積極做好準備,待監管政策明朗后尋求公開市場融資。
在黑天鵝事件中幸存下來的教育玩家們,似乎正面臨著一場混戰。在這個戰場中,蘊含著機遇,但也存在著巨大的挑戰。
談及素質教育能不能做的問題,一位教育行業的資深創業者認為,判斷素質教育,或者說非學科培訓能不能繼續做,主要看兩點。一是素質教育企業是否必須轉非營利,二是監管部門會不會要求統一限價。如果二者均未發生的話還是有操作空間的。
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門需要大量投入的生意,資金供給不足,活下來的機構們能否維持穩定的業務開發與師資投入,進而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商業模式,將會是一個大大的疑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