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騰訊擬互相開放生態系統
來源:本站原創 瀏覽:857次 時間:2021-07-16
7月14日下午,道瓊斯消息稱,排名第一、第二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、騰訊正在考慮互相開放生態系統。阿里巴巴的初步舉措可能包括將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和天貓;而騰訊可能將允許阿里巴巴的電商信息在微信分享,或者通過小程序的方式允許微信用戶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務,雙方貌似都擺出了握手言和的姿態。
雖然雙方對于此消息沒有正面回應,但結合之前阿里內部傳出淘寶和盒馬將上線微信小程序的消息,似乎還是有幾分可信度的。
阿里系和鵝系
值得注意的是,阿里和騰訊在以往都是扮演著互相對抗的角色,在支付、社交、文娛、電商、金融、產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一直都是對方的競爭對手,在多個業務線均有重合與競爭,相互搶占資源和市場,被他們投資的公司,被大家親切地劃分為阿里系和鵝系。
例如,支付領域,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;視頻播放領域,阿里的優酷視頻和騰訊的騰訊視頻;音樂領域,阿里投資了蝦米音樂,騰訊有QQ音樂、酷我音樂;外賣領域,餓了么和美團;電商領域,阿里的淘寶、天貓,騰訊的小程序電商,并投資了拼多多、京東、唯品會等電商公司;企業社交領域,阿里的釘釘,騰訊的企業微信;產業互聯網領域,阿里的阿里云,騰訊的騰訊云。諸如以上綜述,阿里系和鵝系業務線重合度較高,且彼此之間競爭激烈。
是什么促使了此次阿里和騰訊的“破冰”呢?
反壟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。在反壟斷法中,壟斷行為主要包括: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;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;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、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。
首先,壟斷行為嚴重損害了經濟發展和市場秩序。會惡化小微企業及創業公司的成長環境,抑制創新、阻礙技術進步,甚至可能會滯緩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;其次,壟斷行為會影響產品價格和產量,破壞市場規則,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生產者利益,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。
近幾年來,我國大力整頓行業中的壟斷行為,規范企業市場行為,嚴肅打擊企業的壟斷行為,處罰力度不斷加大。從去年以來,高層會議就多次強調“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”。對我國而言,反壟斷、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,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。
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由于近幾年的激烈競爭,發生了許多壟斷性行為。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,去年12月份,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因實施“二選一”行為涉嫌壟斷行為被立案調查。今年4月份,阿里巴巴因“二選一”的壟斷行為被罰款182.28億元,創下中國反壟斷罰款的歷史記錄。
7月8日,國家監管總局對互聯網行業 22 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處以行政處罰。其中涉及阿里巴巴 6 起,涉及騰訊 5 起,此類案件均違反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二十一條,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,評估認為不具有排除、限制競爭效果。
同時,市場監管總局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四十八條、四十九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,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 50 萬元人民幣罰款。虎牙和斗魚的合并意圖也被相關監管部門及時“剎車”。由此可以看出,我國反壟斷將常態化,因此,開放生態系統對于阿里和騰訊而言,勢在必行。
幾家歡喜幾家愁
對于這場世紀大和解,幾家歡喜幾家愁。消息出現后,當晚美股盤前,阿里、騰訊股票上漲,阿里巴巴最高上漲3.38%。拼多多、京東股價下跌,其中拼多多下跌幅度最大,期間一度跌到5.86%。當騰訊的生態與阿里進行貫通后,會讓阿里更有效的反擊拼多多,短期內對拼多多進行降維打擊。
眾所周知,拼多多發展初期借助微信朋友圈助力、“砍一刀”等活動,迅速拓寬用戶渠道,打響名氣,市場得到擴張,一度被視為淘寶最有威脅和最為強勁的對手。對于拼多多股價的下降,同時也展現出了市場及投資者對于拼多多后續發展前景的擔憂。
結語:這種開放互通,互惠共贏的態度,對于互聯網發展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,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。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能夠促進有序的良性競爭,創新發展,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和鮮活的“血液”,甚至能夠促進整個經濟體的發展。
雖然雙方對于此消息沒有正面回應,但結合之前阿里內部傳出淘寶和盒馬將上線微信小程序的消息,似乎還是有幾分可信度的。
阿里系和鵝系
值得注意的是,阿里和騰訊在以往都是扮演著互相對抗的角色,在支付、社交、文娛、電商、金融、產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一直都是對方的競爭對手,在多個業務線均有重合與競爭,相互搶占資源和市場,被他們投資的公司,被大家親切地劃分為阿里系和鵝系。
例如,支付領域,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;視頻播放領域,阿里的優酷視頻和騰訊的騰訊視頻;音樂領域,阿里投資了蝦米音樂,騰訊有QQ音樂、酷我音樂;外賣領域,餓了么和美團;電商領域,阿里的淘寶、天貓,騰訊的小程序電商,并投資了拼多多、京東、唯品會等電商公司;企業社交領域,阿里的釘釘,騰訊的企業微信;產業互聯網領域,阿里的阿里云,騰訊的騰訊云。諸如以上綜述,阿里系和鵝系業務線重合度較高,且彼此之間競爭激烈。
是什么促使了此次阿里和騰訊的“破冰”呢?
反壟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。在反壟斷法中,壟斷行為主要包括: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;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;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、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。
首先,壟斷行為嚴重損害了經濟發展和市場秩序。會惡化小微企業及創業公司的成長環境,抑制創新、阻礙技術進步,甚至可能會滯緩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;其次,壟斷行為會影響產品價格和產量,破壞市場規則,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生產者利益,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秩序。
近幾年來,我國大力整頓行業中的壟斷行為,規范企業市場行為,嚴肅打擊企業的壟斷行為,處罰力度不斷加大。從去年以來,高層會議就多次強調“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”。對我國而言,反壟斷、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,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。
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由于近幾年的激烈競爭,發生了許多壟斷性行為。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,去年12月份,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因實施“二選一”行為涉嫌壟斷行為被立案調查。今年4月份,阿里巴巴因“二選一”的壟斷行為被罰款182.28億元,創下中國反壟斷罰款的歷史記錄。
7月8日,國家監管總局對互聯網行業 22 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處以行政處罰。其中涉及阿里巴巴 6 起,涉及騰訊 5 起,此類案件均違反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二十一條,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,評估認為不具有排除、限制競爭效果。
同時,市場監管總局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》第四十八條、四十九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,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 50 萬元人民幣罰款。虎牙和斗魚的合并意圖也被相關監管部門及時“剎車”。由此可以看出,我國反壟斷將常態化,因此,開放生態系統對于阿里和騰訊而言,勢在必行。
幾家歡喜幾家愁
對于這場世紀大和解,幾家歡喜幾家愁。消息出現后,當晚美股盤前,阿里、騰訊股票上漲,阿里巴巴最高上漲3.38%。拼多多、京東股價下跌,其中拼多多下跌幅度最大,期間一度跌到5.86%。當騰訊的生態與阿里進行貫通后,會讓阿里更有效的反擊拼多多,短期內對拼多多進行降維打擊。
眾所周知,拼多多發展初期借助微信朋友圈助力、“砍一刀”等活動,迅速拓寬用戶渠道,打響名氣,市場得到擴張,一度被視為淘寶最有威脅和最為強勁的對手。對于拼多多股價的下降,同時也展現出了市場及投資者對于拼多多后續發展前景的擔憂。
結語:這種開放互通,互惠共贏的態度,對于互聯網發展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,也是發展的必然結果。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能夠促進有序的良性競爭,創新發展,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和鮮活的“血液”,甚至能夠促進整個經濟體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