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美黃光裕豪言壯志:昔日中國首富是否“力爭18個月恢復原有市場地位!
來源:本站原創 瀏覽:1014次 時間:2021-02-26
國美金融科技(港股00628)(00628)發布公告,公司董事會已獲悉,黃光裕的假釋考驗期已于2021年2月16日屆滿及其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,以及黃光裕已正式獲釋。
黃光裕出獄后的近照,昔日商界梟雄有些“發福”
很多網友知道黃光裕,并不是了解過他的霸氣往事,而是因為一張圖片,那個曾說出一億小目標的前首富王健林,在黃光裕面前似乎只能當一個配角。甚至人們還從那個敢公開叫板奧克斯的女人口中得知,在當年她也不敢得罪黃光裕。
黃光裕三次成為中國首富,明明是很多人艷羨的對象。可在黃光裕自己口中,“你們其實都比我強,你們老婆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,而我有什么?我個人的錢在哪里?都是你們的,都是國美零售的,都是社會的,我就是一個表面風光的人”
他秘書對他的評價是:為人仁厚,沒有架子。據說他下班時經常和大廈里的保安、清潔工人親切地打招呼。
曾經的數十年間,國美幾乎壟斷了整個零售市場,2008年國美經銷額突破1200億,黃光裕個人資產也達到430億,第三次登頂大陸富豪榜榜首。
至此,黃光裕與國美都到達巔峰時刻,而這一時刻也隨著黃光裕的入獄,成為至今無法超越的頂點。
2010年5月18日,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,以非法經營罪,內幕交易、泄露內幕信息罪和單位行賄罪判處黃光裕有期徒刑14年,罰金6億元,沒收財產2億元。后經兩次減刑21個月,黃光裕的刑罰截止日被提前至2021年2月16日。
日前,國美官方刊發了一篇黃光裕在高管會上的發言,這也是黃光裕出來后首次發聲,在講話末尾,黃光裕喊了個新目標:“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,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。”
消息一出,港股國美零售漲幅一度擴大至超15%,國美金融科技漲超13%。
重回巔峰?這就意味著,要達成目標,黃光裕接下來,不僅要與老對手蘇寧貼身肉搏,還要直面京東和天貓這兩大巨頭。闊別12年,錯過電商時代,黃光裕能帶領國美趕上來嗎?
某種程度上,國美就像是黃光裕的“提線木偶”,黃光裕遠在高墻內也始終在為國美開藥方,先守得青山,再蟄伏多年,只為這次東山再起。
不過,要完成這個目標,黃光裕面臨的困難不少。如今的國美,早已不是十年前賺得盆滿缽滿的國美,而是面臨巨虧的國美。
從2017年到2019年,國美分別實現營收715.75億元、643.56億元、594.83億元,營收不斷下降的同時,其虧損也在不斷擴大,三年同期凈虧損分別為4.50億、48.87億、25.90億。
雖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,但加上過去三年的虧損,國美零售已經面臨百億虧損的困境。
其中,僅2017年至2019年三年虧損總額就達80億元,已然抹平2010年以來的全部利潤。
相比之下,國美曾經的老對手蘇寧,一直在穩健發展,從2017年到2019年,蘇寧分別實現營收1879億元、2449.57億元和2692.29億元,同期凈利為42.13億元、133.20億元、98.43億元。
更關鍵的是,蘇寧也打開了自己的線上市場。截止2019年12月31日,蘇寧易購注冊會員數量達5.55億,全年新增1.48億。
在黃光裕身陷囹圄的12年間,國內零售生態經歷了從線下轉向線上,再從互聯網轉到移動互聯網的變革,也誕生了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。
如今,國美的對手也不僅有蘇寧,還有阿里、京東等實力更為強勁的線上平臺。
“從當前環境與局勢判斷,如果國美僅與蘇寧等老牌線下零售商相比較,我認為國美有八成機會能回到線下市場第一的位置。”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。
但如果要在線上線下市場都做到頭部,則沒那么容易。
在國美起家的家電業務上,據《2020第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報告》顯示,前三季度京東以26.97%的市場份額位列全渠道第一的位置,蘇寧則以20.98%的市場份額位于第二,國美僅占有5.18%的市場份額。
沉寂江湖多年,國美要翻身困難重重
過去十年,國美在零售市場占有率不斷下滑,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,都已經嚴重掉隊。
據《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》顯示,線下渠道蘇寧占據17.9%的市場份額,而國美僅占有8.5%的市場份額。
在線上渠道,國美僅占有4.88%的市場份額,京東、蘇寧易購與天貓則分別占據22.39%、18.09%、11.72%的市場份額。
“現在線上線下結合本身是大勢所趨,當前不管是前置倉模式還是預購模式,大家都在不斷探索,國美也需要建立創新的方式,將線上線下更好地結合起來。”莊帥提到。
他表示,線上線下結合也不僅是國美接下來面臨的挑戰,也是整個行業的挑戰。
不過,黃光裕面臨的困境,顯然比其他對手更嚴峻。
當年,黃光裕入獄時國美擁有859家門店,實現營收459億元,而京東2008年銷售額僅有13億元人民幣。在國美最巔峰的時期,銷售額更是阿里的40倍,京東的120倍。
但時隔多年,國美錯過了整個時代,各個玩家的排位也發生了轉變。
2019年,天貓雙十一當天的交易額達到2684億元人民幣,這相當于國美當年總營收的4.5倍。
黃光裕復出,國美進擊
2月18日,國美控股集團官方自媒體賬號刊發黃光裕在高管會上的內部講話。在這篇主題為《拼搏奮進 再攀高峰》的講話中,黃光裕強調要“以創新開啟新的一年”。
一場大變革正在國美內悄然發生。
2021年1月,不少原國美用戶發現,自己手機上莫名出現了一個名為“真快樂”的APP,就在大家感到陌生并準備卸載的時候,才發現這竟是原來的國美APP。
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,娛樂化形象與新玩法似乎與國美一貫低調嚴肅的形象并不一致,這或許是國美想要傳遞:新的國美來了。
近日,國美對外界表示,國美是國內唯一定位于"社交+商務+分享"的全品類以線上為主導的線上線下雙平臺企業。
“娛樂化零售”也不是個新詞,早在2016年左右就開始有人鼓吹。當時的行業分析文章稱,年輕人的價值觀因被互聯網文化浸染而發生巨大變化,新的商業價值點要從“如何讓人購物”轉變為“如何讓人娛樂”,商業的理念要從“賣賣賣”變成“玩玩玩”,在娛樂的過程中順帶銷售商品。隨著抖音、快手直播帶貨風起,這股“娛樂化零售”之風愈刮愈烈。
國美官方介紹,真快樂App主打娛樂化社交化購物,增加了搶購、拼團等新玩法。行業人士據此認為,這其實瞄準的還是直播電商與社交電商兩個賽道。在這兩條賽道上,電商巨頭們早已進入,打生打死拼殺激烈。國美在一眾市場地位遠超自己的重磅對手面前,勝算仍有待觀察。
2020年作為“黃光裕回歸之年”,即便頂著疫情的壓力,國美在這一年仍然動作頻頻。3月,國美零售入駐京東開設官方旗艦店,4月獲得拼多多2億美元戰略投資(占總股本6%),5月又獲得京東1億美元戰略投資(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境外可轉債)。
國美跟京東之間曾有“舊怨”。從2012年8月劉強東宣布“所有的大家電產品要比線下便宜”開始,雙方你來我往的價格戰打了好幾年。期間,國美在京東上市的2014年曾推出32億元現金券狙擊京東618大促,第二年同期又推出“聰明購”比價京東,第三年時,時任國美在線CEO李俊濤在“2016中國連鎖業O2O大會”,通過媒體采訪直接炮轟京東是個“不能斷奶的傻孩子”。
現在,黃光裕所謂的“原有市場地位”指的具體是什么?有行業人認為可能是指國美昔日的家電零售霸主之位。
“恢復原有市場地位”,“不喜歡做買賣”的黃光裕會如何做?在行業人士看來,并購仍然是快速做大的不二法門。只不過看看如今的對手,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以及老對手蘇寧,市值已非國美零售可比,國美想要重回零售一哥地位,將面臨很大挑戰。
黃光裕出獄后的近照,昔日商界梟雄有些“發福”
很多網友知道黃光裕,并不是了解過他的霸氣往事,而是因為一張圖片,那個曾說出一億小目標的前首富王健林,在黃光裕面前似乎只能當一個配角。甚至人們還從那個敢公開叫板奧克斯的女人口中得知,在當年她也不敢得罪黃光裕。
黃光裕三次成為中國首富,明明是很多人艷羨的對象。可在黃光裕自己口中,“你們其實都比我強,你們老婆孩子一家人和和美美,而我有什么?我個人的錢在哪里?都是你們的,都是國美零售的,都是社會的,我就是一個表面風光的人”
他秘書對他的評價是:為人仁厚,沒有架子。據說他下班時經常和大廈里的保安、清潔工人親切地打招呼。
曾經的數十年間,國美幾乎壟斷了整個零售市場,2008年國美經銷額突破1200億,黃光裕個人資產也達到430億,第三次登頂大陸富豪榜榜首。
至此,黃光裕與國美都到達巔峰時刻,而這一時刻也隨著黃光裕的入獄,成為至今無法超越的頂點。
2010年5月18日,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,以非法經營罪,內幕交易、泄露內幕信息罪和單位行賄罪判處黃光裕有期徒刑14年,罰金6億元,沒收財產2億元。后經兩次減刑21個月,黃光裕的刑罰截止日被提前至2021年2月16日。
日前,國美官方刊發了一篇黃光裕在高管會上的發言,這也是黃光裕出來后首次發聲,在講話末尾,黃光裕喊了個新目標:“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,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。”
消息一出,港股國美零售漲幅一度擴大至超15%,國美金融科技漲超13%。
重回巔峰?這就意味著,要達成目標,黃光裕接下來,不僅要與老對手蘇寧貼身肉搏,還要直面京東和天貓這兩大巨頭。闊別12年,錯過電商時代,黃光裕能帶領國美趕上來嗎?
某種程度上,國美就像是黃光裕的“提線木偶”,黃光裕遠在高墻內也始終在為國美開藥方,先守得青山,再蟄伏多年,只為這次東山再起。
不過,要完成這個目標,黃光裕面臨的困難不少。如今的國美,早已不是十年前賺得盆滿缽滿的國美,而是面臨巨虧的國美。
從2017年到2019年,國美分別實現營收715.75億元、643.56億元、594.83億元,營收不斷下降的同時,其虧損也在不斷擴大,三年同期凈虧損分別為4.50億、48.87億、25.90億。
雖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,但加上過去三年的虧損,國美零售已經面臨百億虧損的困境。
其中,僅2017年至2019年三年虧損總額就達80億元,已然抹平2010年以來的全部利潤。
相比之下,國美曾經的老對手蘇寧,一直在穩健發展,從2017年到2019年,蘇寧分別實現營收1879億元、2449.57億元和2692.29億元,同期凈利為42.13億元、133.20億元、98.43億元。
更關鍵的是,蘇寧也打開了自己的線上市場。截止2019年12月31日,蘇寧易購注冊會員數量達5.55億,全年新增1.48億。
在黃光裕身陷囹圄的12年間,國內零售生態經歷了從線下轉向線上,再從互聯網轉到移動互聯網的變革,也誕生了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。
如今,國美的對手也不僅有蘇寧,還有阿里、京東等實力更為強勁的線上平臺。
“從當前環境與局勢判斷,如果國美僅與蘇寧等老牌線下零售商相比較,我認為國美有八成機會能回到線下市場第一的位置。”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。
但如果要在線上線下市場都做到頭部,則沒那么容易。
在國美起家的家電業務上,據《2020第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報告》顯示,前三季度京東以26.97%的市場份額位列全渠道第一的位置,蘇寧則以20.98%的市場份額位于第二,國美僅占有5.18%的市場份額。
沉寂江湖多年,國美要翻身困難重重
過去十年,國美在零售市場占有率不斷下滑,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,都已經嚴重掉隊。
據《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》顯示,線下渠道蘇寧占據17.9%的市場份額,而國美僅占有8.5%的市場份額。
在線上渠道,國美僅占有4.88%的市場份額,京東、蘇寧易購與天貓則分別占據22.39%、18.09%、11.72%的市場份額。
“現在線上線下結合本身是大勢所趨,當前不管是前置倉模式還是預購模式,大家都在不斷探索,國美也需要建立創新的方式,將線上線下更好地結合起來。”莊帥提到。
他表示,線上線下結合也不僅是國美接下來面臨的挑戰,也是整個行業的挑戰。
不過,黃光裕面臨的困境,顯然比其他對手更嚴峻。
當年,黃光裕入獄時國美擁有859家門店,實現營收459億元,而京東2008年銷售額僅有13億元人民幣。在國美最巔峰的時期,銷售額更是阿里的40倍,京東的120倍。
但時隔多年,國美錯過了整個時代,各個玩家的排位也發生了轉變。
2019年,天貓雙十一當天的交易額達到2684億元人民幣,這相當于國美當年總營收的4.5倍。
黃光裕復出,國美進擊
2月18日,國美控股集團官方自媒體賬號刊發黃光裕在高管會上的內部講話。在這篇主題為《拼搏奮進 再攀高峰》的講話中,黃光裕強調要“以創新開啟新的一年”。
一場大變革正在國美內悄然發生。
2021年1月,不少原國美用戶發現,自己手機上莫名出現了一個名為“真快樂”的APP,就在大家感到陌生并準備卸載的時候,才發現這竟是原來的國美APP。
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,娛樂化形象與新玩法似乎與國美一貫低調嚴肅的形象并不一致,這或許是國美想要傳遞:新的國美來了。
近日,國美對外界表示,國美是國內唯一定位于"社交+商務+分享"的全品類以線上為主導的線上線下雙平臺企業。
“娛樂化零售”也不是個新詞,早在2016年左右就開始有人鼓吹。當時的行業分析文章稱,年輕人的價值觀因被互聯網文化浸染而發生巨大變化,新的商業價值點要從“如何讓人購物”轉變為“如何讓人娛樂”,商業的理念要從“賣賣賣”變成“玩玩玩”,在娛樂的過程中順帶銷售商品。隨著抖音、快手直播帶貨風起,這股“娛樂化零售”之風愈刮愈烈。
國美官方介紹,真快樂App主打娛樂化社交化購物,增加了搶購、拼團等新玩法。行業人士據此認為,這其實瞄準的還是直播電商與社交電商兩個賽道。在這兩條賽道上,電商巨頭們早已進入,打生打死拼殺激烈。國美在一眾市場地位遠超自己的重磅對手面前,勝算仍有待觀察。
2020年作為“黃光裕回歸之年”,即便頂著疫情的壓力,國美在這一年仍然動作頻頻。3月,國美零售入駐京東開設官方旗艦店,4月獲得拼多多2億美元戰略投資(占總股本6%),5月又獲得京東1億美元戰略投資(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境外可轉債)。
國美跟京東之間曾有“舊怨”。從2012年8月劉強東宣布“所有的大家電產品要比線下便宜”開始,雙方你來我往的價格戰打了好幾年。期間,國美在京東上市的2014年曾推出32億元現金券狙擊京東618大促,第二年同期又推出“聰明購”比價京東,第三年時,時任國美在線CEO李俊濤在“2016中國連鎖業O2O大會”,通過媒體采訪直接炮轟京東是個“不能斷奶的傻孩子”。
現在,黃光裕所謂的“原有市場地位”指的具體是什么?有行業人認為可能是指國美昔日的家電零售霸主之位。
“恢復原有市場地位”,“不喜歡做買賣”的黃光裕會如何做?在行業人士看來,并購仍然是快速做大的不二法門。只不過看看如今的對手,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以及老對手蘇寧,市值已非國美零售可比,國美想要重回零售一哥地位,將面臨很大挑戰。
- 上一篇: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網站今日開通
- 下一篇: 阿里云全面核查已備案數據:個人網站不得有行業內容